原位光谱表征非贵金属电催化剂活性位结构及稳定性,李景坤博士
发布时间:2020-12-13   访问次数:11

报告题目:原位光谱表征非贵金属电催化剂活性位结构及稳定性

报告人:  天津大学李景坤博士

报告时间:2020.12.13(周日),10:00 - 11:00AM

报告地点:实验三楼102室(由于道路施工,请走励志公寓旁的西侧门)

 

个人简介:

李景坤(1987年),合肥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学士(2005-2009),上海交通大学化工系硕士(2009-2012,导师:马紫峰),美国东北大学化学系博士(2012-2017,导师:SanjeevMukerjee),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蒙彼利埃大学博士后(2017-2019,导师:FrédéricJaouen)。20201月入职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任长聘副教授。主要从事燃料电池及相关催化剂的开发及其原位表征。2016 年以来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2篇,包括NatCatal.一篇、JAmChemSoc.三篇、AngewChemIntEd.一篇、EnergyEnvironSCI.两篇(其中一篇ESI 高被引论文)、ACSCatal.一篇等,并申请国际发明专利1项。

报告简介:

 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量转换装置,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Pt基催化剂极大地提高了PEMFC的成本,进而限制其大规模应用。开发高效且稳定的非贵金属催化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M-N-C催化剂是目前为止最有希望替代Pt的氧还原催化剂;其商业化应用主要受限于活性及稳定性不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M-N-C活性位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报告人结合原位光谱学表征探索工作状态下活性位结构、稳定性及失活机制,为催化剂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此外,活性位形成机制不明确使得催化剂制备方法的探索大多采用试错法和穷举法。因此我们研究了活性位在高温烧结过程中的形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新的催化剂合成方法,实现其低成本宏量制备。